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武将们穿着铠甲,只摘了头盔去了兵刃,因常年征战而晒成古铜色的脸庞威风凛凛。
    位居武官之首的曹勋算是个例外。
    他天生肤白,因为带兵,春秋夏三季的确会晒黑一层,只是才经过一个阳光惨淡的冬季,年后又因胡人请和少了奔波,自然而然就恢复了七八成的白皙肤色。
    这样的白刚刚好,既不让人将他误会成那种游手好闲的富贵公子,又让他从一群黑红脸膛的将士中间脱颖而出。
    元庆帝频频朝曹勋那边看去。
    除了曹勋功劳最大,其中也有曹勋长得实在太好的缘故。
    满朝的文武大臣,论姿容气度,只有李雍能与曹勋相提并论,如今李雍被罢官缺席了庆功宴,元庆帝忍不住拿曹勋养眼便是人之常情了。
    酒过三巡,元庆帝给每个将军都论功行了赏,对曹勋,除了金银绸缎等俗物,元庆帝另有一宗特别的提议。
    “当年复山跟随国丈赶赴边关之前,曾起誓不收九州不成家,这一眨眼十四年过去了,承蒙诸位爱卿与几代将士热血报国,九州已回,复山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复山是曹勋的字。
    提到他的婚事,文武官员们都面露笑意,尤其是与曹勋相熟的几位武将,起哄声更大。
    “这小子除了练兵就是打仗,军营里的母马都不看一眼,都快素成和尚了!”
    这是曹勋的叔伯辈。
    “皇上快给大国舅赐门婚吧,等着他自己找,臣的儿子都快娶媳妇了!”
    这是曹勋的同辈。
    七嘴八舌的,曹勋只是摇头失笑。
    元庆帝抬手,众人停止起哄,元庆帝笑着问曹勋:“复山怎么想?自打知道你要回京了,皇后已经提醒过朕好几回,催着朕尽快为你赐门好婚。”
    曹勋准备离席回话,元庆帝叫他别动:“坐着说,今日朕欢喜,咱们不分君臣。”
    曹勋只好坐着拱手:“皇上与娘娘美意,臣感激不尽,只是臣太久未回京城,眼下更想多花些时间与亲友团聚,等臣平复了思乡之情,再厚颜求皇上娘娘赐婚,不知皇上可否成全?”
    元庆帝大笑:“这有何难?等你有这心思了,随时来跟朕说。”
    一个为了报效朝廷耽误到三十岁的将军,还是堂堂国舅,为了表示天家对功臣的恩宠,曹勋的媒人元庆帝是当定了!
    .
    宴席散后,元庆帝又在乾清宫单独召见了曹勋。
    两人身上都带着酒气,曹勋身上更重,因为同僚们不敢灌皇上的酒,却扎堆地来灌他。
    元庆帝先是出宫迎接众将士,又是吃席的,折腾大半日已经有些累了,这会儿脱了龙靴靠坐在榻上。
    小太监挑开帘子,曹勋低头走了进来。
    先前人太多,此时安静的殿内就曹勋一个,他过于挺拔的身形便更明显了。
    元庆帝以姻亲的口吻回忆道:“你离京那年还是个少年,边关苦寒,怎么还把你养得这么高?是不是有八尺五了?”
    曹勋微微躬身,答:“不足,堪堪八尺四。”
    元庆帝:“呵,好一个堪堪,放眼京城,也就宁国公家的世子比你高,他有八尺八。”
    曹勋在庆功宴上已经见过李耀了,朝元庆帝夸赞道:“李世子魁梧过人,颇有其祖父之风,若出征必是一员猛将,实乃皇上、朝廷之喜。”
    元庆帝当然很欣赏李耀,不然不会让李耀做御前侍卫指挥,只是想到李雍的三场败仗,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就怕学了他爹。”
    曹勋:“皇上不必忧虑,依臣看,宁国公父子或许不擅长谋略,但都是冲锋陷阵的虎将之材。只是先前宁国公声名显赫,又有老国公生前的威名,换成谁都会让宁国公担任主将,如今知道他的不足,将来再遇战事,皇上另安排擅谋的主将调遣,宁国公定能战场立功,一雪前耻。”
    元庆帝:“但愿如此吧,好了,不说他们,说说你的婚事,你真的不着急?”
    曹勋苦笑:“急还是急的,只是臣刚进京,对京城适婚的闺秀们毫无了解,不瞒皇上,臣还是想找个性情相投的。”
    元庆帝懂了:“那你慢慢物色,有喜欢的尽管报给朕。”
    曹勋颔首道谢。
    “皇后很想你,去坤宁宫坐坐吧,太子、二皇子也在那边。”
    “是,那臣就先告退了。”
    出了乾清宫,曹勋跟着领路的小太监来了后面的坤宁宫。
    无论曹皇后还是二皇子那早早离世的生母淑妃,都只是曹勋同父异母的妹妹。
    本来就没有多深的兄妹情,在分开十四年之后,曹勋更愿意把曹皇后只当皇后看。
    “臣拜见娘娘。”
    “哥哥快免礼!”
    曹皇后快步走过来,轻轻托住了长兄的手臂,她仰着头,欣喜又感慨地打量着久别的兄长,美丽的眼眸里浮起泪意:“哥哥离京时,我才十一岁,现在太子都十一了,我模样大变,哥哥可还认得我?”
    行礼受阻,曹勋放下双臂,身高的差别让他垂下眼帘就能看清面前的妹妹。
    十四年的光阴,别说妹妹,他连家中那位继母潘氏的样子都快记不清了。
    他笑着点点头。
    曹皇后拿帕子擦拭眼角,恢复平静后,示意两个孩子走过来。
    太子知道这个大舅舅的厉害,仰着头惊叹道:“大舅舅,您可真高,比小舅舅还高。”
    曹勋笑道:“都随了您的外祖父。”
    男女有别,他没有多看皇后,现在却认真端详起外甥的容貌来,看太子的时间颇长,对沉默寡言的二皇子只是随意扫了两眼。
    曹皇后注意到,二皇子微微抿紧了唇角,可见这孩子还是很在意大舅舅的宠爱的。
    可他的生母只是庶出,他自己也是庶出,怎么可能争得过做太子的弟弟?
    曹勋但凡不傻,就注定会更看重太子。
    坤宁宫毕竟是后宫,曹勋不便多留,喝了一盏茶就告退了。
    宫门之外,长随牵着他的马已经等候多时,除了长随,曹绍也在。
    曹绍中了探花后,现在在翰林院任正七品的编修,官职太低,并没有资格参加今日的庆功宴。
    所以,眼下乃是曹勋回京后,兄弟俩第一次的正式见面。
    “大哥!”
    曹勋的身影才出现在长长的宫道上,曹绍就激动地迎到了宫门前,朝着里面高声喊道。
    曹勋见了,加快脚步。
    等他跨出宫门,一掌拍在了曹绍肩头,上下打量道:“好小子,都长这么高了。”
    虽然曹绍也是潘氏所出,曹勋待这个弟弟却与两个妹妹不同。
    首先,他在京城时,还是小孩子的曹绍就很喜欢缠着他玩,曹勋曾手把手地教弟弟写字,也曾因弟弟顽劣打过他的屁股。
    等他去了边关,曹绍也长大了一点,便经常给兄长写信。
    他或许忘了小时候的兄弟亲近,可曹绍钦佩兄长的战功,这份钦佩反倒加深了渐渐淡去的手足情分。
    “听说你中了探花?”
    “都是皇上偏宠,大哥不用太当真。”
    “会试第八名,总不是皇上宠出来的。”
    “即便如此,在大哥面前也不值一提。”
    兄弟俩翻身上马,一边往定国公府的方向走一边闲聊着。
    不紧不慢地走了两刻钟,定国公府到了。
    潘氏率领一众家仆出来迎接。
    曹绍本来很高兴的,这会儿见到母亲,脸上的笑容便淡了一些。
    曹勋只当没发现,下了马,客客气气地朝潘氏行了一个礼:“母亲。”
    潘氏手里拿着帕子,很快就对着面前的继子擦起泪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总算不用我再牵肠挂肚地惦记了。”
    曹绍心中有怨,现在看母亲做什么都觉得虚伪,而且他确实也没觉得这些年母亲有多惦记长兄,最多说些场面话。
    “好了,大哥这一路风尘仆仆,有话去正厅说吧。”
    曹勋笑容温和:“还好,昨晚在城外休整过了。”
    潘氏幽怨地瞥眼亲儿子,带着两兄弟去了正厅,边走边道:“自打你父亲去世,我就搬去西院了,正院空了这么多年,总算等回了你这个一家之主。”
    曹勋看着周围熟悉的院内景致,道:“儿子不孝,家里这些年全靠母亲一人操持,叫您受累了。”
    潘氏非常善解人意:“你那是为了报效朝廷,出生入死换来了边关稳定,我们在家养尊处优,有何可累的。不过话说回来,我这年纪越来越大了,打理内务渐渐力从不心,你既然回来了,便该趁早娶个贤妻,到时候我把内务交给你媳妇,便可以真正地享清福喽。”
    提到娶妻,曹绍脸色更差。
    曹勋笑道:“我才回来,倒也不必那么急,母亲且多操劳一段时日吧。”
    说着话,三人进了正厅。
    北面是两张主位。
    曹勋是一家之主,潘氏则是家里最大的长辈。
    潘氏故意放慢脚步,余光打量着旁边几乎并肩而行的继子。
    曹勋保持着先前的步伐,径直在左侧,也就是前两任国公生前专属的太师椅上落座。
    潘氏眼角微抽。
    曹勋坐好了,神色从容地看着潘氏在另一张太师椅上坐下,然后夸起曹绍今年的春闱表现来。
    这个话题让潘氏由衷地笑了出来。
    丫鬟送上茶水,曹勋端起茶碗,慢条斯理地细细品尝,交谈时偶尔流露出一丝远行之人终于回到家的疲乏。
    潘氏还想打听打听今日的庆功宴,曹绍关心兄长,开口劝道:“母亲,大哥肯定累了,您先回去休息,有什么话等傍晚再说。”
    潘氏:“……瞧瞧,我这个做母亲的倒还不如你这个弟弟细心了。”
    打趣归打趣,她还是领着丫鬟默默走了。
    曹勋将她送到门口,这才看向弟弟:“我怎么觉得,你对母亲颇有不满?”
    曹绍委屈啊,被素来敬重的兄长问起,眼圈都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