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昨晚睡觉前和朋友聊天,我告诉她我的第一本小说算是暂时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句号。她问我还有没有准备第二本,我说有。不仅有第二本,并且第二本里面还有她的影子。
    她问我为什么会有她,女生在里面是不是就是个炮灰配角,我说不会,因为下一本不是耽美而是言情。
    她有些疑惑,问我为什么?
    其实这是我考虑了很久,才决定下来的下一本题材。
    首先说说我动笔的原因吧。
    《月亮错觉》之所以能够诞生,最直接的因素是这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疫情。我没有办法回到学校,所幸大学的课程也不太紧张,便借着这宝贵的机会开始把自己构思了很久的故事写下来。
    之所以是这个题材,大概与我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一个无能的理想主义者。
    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去拯救这个世界上一切我看得到的痛苦。我希望我能有很大的力量和很强的影响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些偏见,以及为此而痛苦不已到群体。
    同性恋,便是其中之一。
    1973年,同性恋从dsm的病例中被删除,这意味着这一小众人群被官方权威认可。他们不是病人,他们只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
    当我在课堂上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一直在想,1973的那一年,是不是每位同性恋者都欣喜雀跃,因为他们被认可、被接受。
    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不只是1973,乃至现在,他们仍然没有。
    这也是我接下来的第二本小说改变题材的原因,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去保护或者为他们辩解。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哪怕不是一个同性恋的支持者,也至少会尊重他们。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们的社会中,其实有足够的研究证据可以表明,同性恋的人群占总人群比例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一百个人中,就有4到5个人是同性恋。可是我们看看自己的身边,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交往过多少个人,遇到的同性恋者又有几人呢?
    很少,非常非常少,几乎没有。
    这是为什么?研究结果出错了吗?
    不是的,遇不到不代表没有。更大的可能性时,他们在隐瞒自己的性取向,以求得大多数人口中的“正常”。
    再来看,我们所知道的同性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或者说,被我们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和尊重的同性恋,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是一代文豪,是千古一帝,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是事业有成的精英……为什么是他们?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接受同性恋,仅仅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即便如此,现在社会上也有相当大数量的人在用有色眼镜看待同性恋群里。
    也正因为此,同性恋者必须努力,他们忍受着别人的目光,必须证明自己,所以他们看起来,会更加的出类拔萃。因为环境被迫他们不得已。压力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或许生存的困难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只有足够足够优秀且强大的人,才有勇气敢于向这个世界的偏见反抗,才有可能得到包容和尊重。
    所以我想问问一些貌似在支持同性恋群体的人,如果现在站在你面前的一对同性恋伴侣,是一对外貌平平,衣着简陋,籍籍无名毫不出众的人,你还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吗?
    思及至此,所以我改变了第二本的题材。因为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个人群的故事讲的更生动更真实。
    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是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甚至亲身经历在里面的。只有这样的描写和情节,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体会到何为“感同身受”。
    但是我不是这个人群,我周围也没有这样的人,所以我写出来的人物太单薄,故事太贫瘠了。我可能写出来的只是我想当然认为的,只是我站在一个局外人所能体会到和意识到的。
    但我想这其中应该还存在更多细微却又难以忽视的问题,我需要再去积累和了解,才能写出更真实的故事。
    关于《月亮错觉》和改变题材的问题,暂时就说这么多。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评论我一定会看,错误或有冒犯的地方我会改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