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羞愧的低下了头。
是啊,这羊皮纸上的字认识他,他却不认识这上面的字。
果然还是要念书的吗?
玄元子对贾赦的自知之明十分满意:“如此,你们可知我为何会让你二人读书识字了?”
徒钰和贾赦纷纷点头,明白了。
玄元子勾起唇角,修真者当然有手段把所有的知识都通过神识灌进两个小孩儿的脑子里去,但是他却不想这么做。
毕竟,一个人的童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童年是一个人探索世界的起的点,童年时对世界的认知,对一个人成年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极大的。玄元子并不想两个孩子错过自己的童年。
再者说,一旦两个孩子修行有成,最后总要和他回到修真界的。
这个红楼的世界,是他们出生的地方,总要让他们对出生地留下点美好的记忆,不是吗?
就如他当初在华夏时的那段难忘的经历,对他的修行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如今他收了徒弟,两个徒弟有机会经历一个难忘的童年,玄元子并不想让他们错过。
既然生在这个时空,自家小弟子自然也要经历这个时空的孩子们所要经历的童年,而这个童年,就要从《四书》、《五经》开始!
贾赦被说服了,放下一个字都看不懂的羊皮纸,拿起一旁的《论语》有模有样的看了起来。从今天开始,他要认真念书了!他也想变成如美人师父那样厉害的人!
徒钰同样没有疑议,他本来就不排斥念书。他今年六岁,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子满五岁就要入上书房念书。
徒钰因为生母早逝,没有人能够帮他在景兴帝的耳边吹枕头风,入尚书房之事,就这么被耽搁了。
如今能够念书了,徒钰可是很高兴的,哪管他是在南下金陵的楼船上念还是在尚书房里念呢?
有了修真这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玄元子又时常在两个弟子面前,“不小心”的露出点修真的手段,让贾赦更是对读书热情满满的,每天乖乖的和师兄早起念书,别提多乖了。就连两岸几乎不变的景色,都不觉得得单调了。
金陵曾是六朝古都,古称江宁,朝廷在此设立应天府,朝中不少勋贵人家的祖籍都是金陵,比如一门两国公的贾家,与贾家有亲的史家,以及与这两家都有往来的王家和薛家。
金陵城地处江南,文风盛行,奈何出身金陵的贾家人,一点也没有沾染到一点文气,贾家自贾演贾源兄弟两个起,往上数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
之前的贾家,一穷二白,家徒四壁,至前朝末年,贾演和贾源兄弟跟着太.祖皇帝揭竿而起,为徒家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凭军功成为宁荣两国公。
自贾演贾源飞黄腾达后,身处金陵的贾氏族人,便做主重修了金陵贾家的宗祠,并买下不少祭田,修了一座极尽奢华精致的贾家大宅。
自此,金陵贾氏一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氏的族人,也跟着两位国公爷一起,享起了荣华富贵,又因着天高皇帝远,远离京城,金陵贾氏一族,在金陵城,已近乎成了土皇帝了。
*
这日,荣国府扶灵回金陵的一行人,终于到了距离金陵不远的运河码头,而迎接他们这一行人的贾府家丁,早就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楼船靠岸,贾赦率先走下来,一抬头,就看到站在码着上的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自五年前,贾演去世后,同父亲贾代化扶灵回金陵后,便一直都不曾回京的贾敬。
一见贾敬,贾赦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惺惺相惜之感,连忙小跑着冲到贾敬的身前,笑眯眯的和人打招呼:“敬大哥哥,好久不见哦,你怎的亲自过来接我了?”
贾赦这话就很扯蛋了,五年前,他贾小赦也不过是个才刚周岁的奶娃娃,哪里有对贾敬的印象?
贾敬此时也只是个十岁的小少年,见到多年不见的小堂弟,一张故作严肃的小脸,难得的露出一抹笑容来。
抬手摸摸贾小赦软软的头发,贾敬笑道:“我是来接叔祖父的,可不是专程来接你的。”
贾赦一点都没有被贾敬的话打击到,他是扶祖父的灵柩回金陵的,他的祖父是敬哥哥的叔祖父,敬哥哥说他是来接叔祖父的,四舍五入一下,就是来接他了嘛!
贾赦美滋滋。
贾敬见他这副小模样,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见他不再说话,便将视线看向跟着贾赦下船的一大一小两个人。
第6章
早就收到堂叔贾代善的信的贾敬,忙绕过还在傻乐的贾赦,走到玄元子和徒钰的跟前,一本正经的行礼。
“小子贾敬,见过玄先生,七殿下。”
玄元子似笑非笑的看着眼前的贾敬,十岁的小少年,长得白白净净的,端的是一副好相貌。他实在想象不出来,这么一个有礼又进退有度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会抛弃家族,避世出家呢?
抬眼再看自家小徒弟,玄元子顿时有些累,他家这个小弟子,就是个傻白甜,长大了,老了,不也成了个好色又油腻的老纨绔了吗?
贾家当时还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吧?不然贾敬和贾赦这两个经过家族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为什么最终却成了原著里那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