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衬衫挽到手肘,撑在讲台两侧的小臂结实有力,左手指尖沾了些白色粉笔灰。
顾蓦教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前段时间被外派去国外交流学习三个月,昨天才刚回来。本来是下午的课,受临时有事的写作课老师之托换了课,提前到上午来学校上课。
布置好任务,顾蓦扫视一眼教室里的学生们,还都算认真。他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背着手走到窗边。
窗外一片雪白,这栋教学楼旁边便是图书馆,图书馆窗外那棵秃树也盖上了白被子。
这里正对着图书馆第三层,从西往东数第二个窗口。
对面一道红色的身影似是于苍白的宣纸上添了一抹朱砂,慢慢晕染在纸间。
又像是小鹿,突然闯入一片茂密丛林,被林中人发现。
只是这人不是猎人,而是护林人。
顾蓦深知,就是那道身影,在自己今天刚刚抵达教学楼楼下时毫不犹豫上了楼。
两道玻璃窗外,风拂过枝头,带起些雪渣。
第02章
身后的交头接耳声逐渐变成攀谈声,顾蓦才回过神来,自己刚刚看得出神了。
顾蓦抬手看了眼时间,已经五分钟多了,他回到讲台上,开口道:“开始提问。”
——“32号。”
同栋楼5层,会议室内。
赵言殊的思绪早就不在那本译本上。她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受批评是正常的,所以要留下联系方式,只需要等待被批评,她是理应承受的一方。而现在她要把眼前的事做好,就不能再想着自己刚刚做错的事。
会议主讲人是系主任,他播放策划幻灯片:“这次方言学项目有一共三位老师负责,赵言殊老师负责为发音人采音,最好是找古都本地的。”
本地人?赵言殊皱皱眉,一时之间想不到自己认识的本地人。
博士毕业之后到X大任教也不过个把月时间。她平常不爱出门,也不喜欢社交,认识的人都是X大的老师,基本局限于同个办公室的,别的办公室的倒也认识,但古都本地人还真没有。
除了本办公室的本地同事,真的不认识其他本地人,除了她的学生们。因为是古都的学校,所以还是有很多古都的学生的。
此时赵言殊已经在想哪位同学更合适一点。
“最好是老一辈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年龄最好在60岁以上。”
学生最大也才22岁,此路不通,赵言殊心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X”。
系主任把任务布置完毕,将资料夹合了起来:“哪位老师还有疑问?”
赵言殊摇摇头,等其余有问题的老师问完问题才一起散会。
这是她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找方法解决,不算是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所以她摇摇头。
“言殊,你才来古都,认不认识这边的人?”谷冬拱了拱赵言殊的胳膊肘。
赵言殊无奈笑笑:“大概要好好想想。”
谷冬笑了笑,意料之中。她是古都人,但她家人并不在这边,爱莫能助。她也深知赵言殊不喜欢社交到一定程度,她又是个热心肠,打算帮帮她:“我给你介绍个?”
介绍个古都人给她——意味着需要社交,如果是旁系的老师,她一定会头大。
“别担心,”谷冬看出她的担心:“咱们中文系就有古都人,姓顾,你认不认识?”
顾。
赵言殊突然想起今天在楼下谷冬叫的那一声“顾老师”,下意识要摇头。
“就是顾老师,教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刚好他出差的这几个月你来了,以后还会相处的。”谷冬尽量往两人以后还有交集所以不如现在就开始接触这方面说。
“我和顾、顾老师——”不熟的,可她话还没说完,谷冬找准赵言殊的软肋:“不然去大街上找也行,没准儿这样找到的发音人说的方言更地道呢!怎么样,要路人,还是顾老师?”
赵言殊纠结良久,最终咬咬唇道:“顾老师。”
谷冬瞧着赵言殊这小模样,忍着想摸摸赵言殊头的冲动,她是真把她当妹妹一样喜欢:“好,我晚点和他说,说完再把你微信推他。”
赵言殊忽然想起自己的微信号是这两年才开通的,她点点头。
*
日暮西沉,顾蓦结束了今天最后一堂课。
走出教室的他白色衬衫挽至手肘,臂弯搭着黑色西装外套,手里提着黑色公文包。
他的目的地是图书馆三层。
顾蓦和图书管理员老师打了声招呼刷卡进馆,随意地在书架之间转着。
本层的书架正在大调,本来书籍的时代并没有按照朝代顺序摆放,现在正在调整,打算调整成按照时代分布的顺序,唐诗宋词元曲已经被整理到一起了。
顾蓦走过了唐诗和宋词,走到元曲面前。
一本《元曲300首译本》引起了他的注意,也是这本书上顶着的橡皮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枚橡皮并不小,是个黄色的长方体,半个巴掌大小,但却恰好和这本书的厚度相合,完美“嵌”在书的顶端。
顾蓦小心翼翼地拿下这本书,上边顶着的橡皮没有掉下来。他左手拿着公文包,右手端拿着书,走向图书馆某个靠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