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柳艳眉蹙眉,狐疑道:“你果真没有骗我?”
    “我若骗你就让老天惩罚我一辈子被你挂在窗边!好吗?”梁聿铖见她脸色缓和了,就慢慢地将另一只手也搭了上来,缓缓地撑着身子再度攀上窗户来。
    “眉儿,你还记得那次在麒麟山上,我给你做的那碗‘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豆腐脑?”
    艳眉眼看着他人重又爬进房里来,也没有赶他,只轻点点头。
    “在你小的时候常常依偎着我,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也不爱说话,但是每次我的心里,真的很想唤你的名字的。”
    “不想跟你爹娘兄长一样,唤你‘嚷嚷’这个小名,我多想有一个,他们都不会那么唤你的名儿来唤你。”
    “眉儿,我就想叫你眉儿。少时的我很傲,又很自卑,如今终于说出口了。”
    他如影一般,随形围拢上她的身子,大小身影融到了一处。烛火被卷进窗来的夜风轻轻卷熄。
    心跳都突显了出来。
    “眉儿,你刚才说…你准备好了,是吗?”他贴在她的耳边,低沉的嗓色缱绻又温柔。
    艳眉被蛊惑了,她轻点了一下头,感觉整个人贴在他怀抱都僵硬了。
    窗户被放下来了,如今夜皎洁月色般的床帐也放下了,纱帐缓缓飘摇,榻下衣物堆叠,月色被极其温柔地轻抚。
    这一夜,艳眉听到的最多的话,便是梁聿铖小心翼翼地问“疼不疼”了。
    他似乎异常在意这件事。
    其实艳眉一开始是觉得有些难忍,但后面渐渐地…便觉得意犹未尽了。
    而且她觉得梁聿铖应当也是,他似乎太在意“疼不疼”这件事了。
    这夜完事以后,艳眉就嚷着饿了,于是命仆妇夜半送了些糕点上来。
    这送糕点的仆妇自然也是梁聿铖安插在柳府悉心照料艳眉的人,送上来的糕点有一种蜜味,跟艳眉阁楼种的那株艳丽的花儿味道一样的蜜味。
    这是仆妇每日上阁楼打扫和照料花儿的时候哦哦,顺道抽取出花中的蜜儿,专门做成糕点给艳眉享用的。
    其实那株花,米夫人并没有看错,的确是一种只生长在大昭边界的奇花,名叫“烟眉”。
    这株“烟眉”,是梁聿铖在战时,一次死里逃生,率领着仅余数百人从峡谷逃回去的中途,有幸遇见,并带回的。
    一名当地人告诉他这种花的名字,从此,他便将这株“烟眉”当成了艳眉。
    他救下这株花的时候,这株花已经快要死去了。但凭着他执拗的毅力,最终这株花在他悉心照料下,再次活了过来。
    如今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一个要随时应战的人,别说照料一株如此娇贵又快死的花了,就连自己吃的都成问题。可他自从得到这株花以后,整个人似乎变得不一样起来,不管是眼见着即将要耗时多长的战斗,最终都硬是被他缩短时间,以致不耽误这株花必须浇水施肥的时辰。
    而那段日子,这花就被当成他精神支柱一般,不管是出战还是吃饭睡觉,他都离不开这株花。
    每次敌军杀过来了,他一个箭步驾上马,手托起花盘,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找一个隐匿的安全的地方,将此花藏好。
    军中的人早已对梁大人这行举见怪不怪了,还偷偷私下里给他改了个“花狂”的别称,人尽皆知。
    第78章
    而且,这花的花蜜据说还有一种奇效,就是安神抚魄特别有效,能让心神不定的人一觉睡到天亮。
    梁聿铖还惦记着自己不在艳眉身边,害怕她夜半醒来独自一人蜷缩着哭泣,每每自己想到那样的情景便揪心不已。
    于是这才有了艳眉在自家花园“偶得”了一株奇花的事情。
    靖康之乱眼见还有些时日要耗,尽管艳眉如今也重新心悦自己,自己也没办法夜夜陪伴在榻侧,便只好留一株花了。
    之所以不告诉她,只让她当成一株无关紧要的野花看待,不过是因为此花极其娇贵,万一自己不在,别人一个不慎养死了,那她也不必心里有负担,只管当成是一株院里野生的花看待就得了。
    “眉儿,今夜你累了,吃完就早些睡,明日一早我要回军营,到时候我睡在外侧就不惊动你。”梁聿铖一边帮她抚挲着腹部消食,一边将她环在身侧道。
    “不,你走的时候要告诉我…因为…因为…”艳眉不知怎地,觉得自己现在脸皮越发薄了,随便对他说一些话都会脸红,“因为每回醒来你不在,我都觉得心里特别空落。”
    她说的这些话在梁聿铖看来就像情话一般,他又将她身子转过来,正对着他,他用唇瓣将她嘴边的糕点碎一点一点抿干净,末了,还珍之重之地在她额发落下一吻,将她横腰抱了起来,双双回到床榻,道:
    “好,到时候我会在你耳边轻轻说一声,然后再走。”
    “不行。”艳眉伸手往他俊脸上掐了一把,“一定要叫醒我,知道吗?”
    梁聿铖笑着小心将她放到床榻内侧,“知道了。”
    床帐被重新放下,艳眉像一只吃饱餍足的小动物一般,依偎在这个能让她心安的大昭英雄面前,沉沉地睡去。
    她的如意郎君,如今已经成为拯救万民出水深火热之地的英雄了。无数受到靖王部下和原来帝皇残余部下欺压的百姓,在他率领的康华军过境之处,都尽然得救,对其膜拜不已,民心所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